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米兰官方端网站举办第十五期“两江医学前沿”论坛

10月13日上午,第十五期“两江医学前沿”论坛在我校袁家岗校区崇医楼209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由科研处主办,基础医学院承办。学术报告环节由基础医学院卜友泉教授和王超教授主持。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华兵在致辞中介绍,本次论坛邀请到了来自国内外RNA生物学领域的四位顶尖科学家,旨在通过分享他们在RNA修饰、转录后调控及疾病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助力科研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长刘默芳教授以“RNA视角下的男性生殖健康调控”为题,分享了课题组对piRNA在哺乳动物精子发生中的功能机制研究。刘默芳介绍了其团队在RNA命运调控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内容涵盖精子细胞的可变剪接调控、储存型mRNA的激活与翻译机制、精子形成中组蛋白向鱼精蛋白的转换过程以及精子形成前大量mRNA选择性清除的分子机制。她重点阐述了PIWI/piRNA通路在维持生殖细胞基因组稳定性中的作用,以及MIWI/piRNA复合体在保障减数分裂顺利完成中的关键功能,为深入理解生殖细胞中RNA调控网络及其生物学意义提供了重要启示。

北京大学伊成器教授以“操控修饰,编辑RNA与蛋白质”为题作报告,阐述了其团队在RNA修饰与人工基因编码体系构建方面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伊成器介绍了通过RNA假尿嘧啶(Ψ)修饰,创造并编码了三个Ψ-Codon“新型密码子”,成功筛选获得了能够选择性识别并解码Ψ-Codon的tRNA。这一创新性研究实现了对RNA层面的可编程修饰与扩展,突破了传统中心法则中64个密码子与20种天然氨基酸的限制,为复杂蛋白质变体的原位构建与功能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平台。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何爱彬教授以“表观组学技术溯源细胞谱系及转化应用”为题作报告,介绍了团队在单细胞表观多组学技术与液体活检转化应用方面的最新成果。他重点展示了自主研发的TACIT与CoTACIT技术,通过甲醇固定、增强Protein A-Tn5活性及单管反应优化,显著提升单细胞测序读段数,实现同一细胞内多种组蛋白修饰的联合检测。同时,何爱彬介绍了首创的cf-EpiTracing液体活检技术,利用特异性组蛋白修饰抗体捕获血浆游离DNA,实现染色质修饰的高灵敏检测与细胞来源溯源,为重大疾病早期预警和精准诊疗提供了新的表观组学策略。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汪阳明教授作题为“Decoding and Manipulating RNA Pathways in Stem Cells and Beyond”的报告,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在干细胞RNA通路解析与操控方面的创新成果。团队率先发现并解析了miR-290与miR-302家族在调控胚胎干细胞细胞周期、糖酵解代谢、自我更新与命运决定中的关键作用,建立了基于miRNA激活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平台,开创了RNA调控与基因编辑融合的新方向。此外,汪阳明介绍了自主开发的lncHOME计算方法,结合比较基因组学与机器学习策略,首次在多种脊椎动物中系统鉴定出具有保守基因组定位与RNA结合蛋白模式的同源lncRNA。团队还创新性地建立了MAPIT-seq技术,通过“抗体定位+RNA编辑”策略,实现RBP-RNA互作的原位高分辨率识别,适用于固定细胞与冷冻组织,可同步获取转录组信息,为RNA生物学与干细胞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次论坛内容前沿、思想深刻,充分展示了RNA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广阔前景。论坛不仅促进了RNA生物学领域的高水平学术交流,也为青年学者和科研工作者搭建了思想碰撞与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将进一步推动RNA调控机制研究与转化应用的融合发展。

编辑:韩可 胡露